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研学团频遭投诉 算旅游还是培训?谁来监管成难题

原标题:研学团频遭投诉 算旅游还是研学培训  ?谁来监管成难题

本文转自【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总台记者任梦岩 李秉禅)暑期期间 ,各种研学产品五花八门 。团频近日,遭投山东济南一个300多人的诉算“清华北大研学团”被指根本没有进入校园,“三天清华北大学生现场传授经验”只交流了不到一天,旅游就变成了“教官训练站军姿” ,还培承诺的训监景点也成了只是在“门口打卡” 。

研学市场逐步走热的管成同时 ,游而不学 、难题研学机构鱼龙混杂、研学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团频研学团到底该如何监管 ?

以联合清华、遭投北大权威资源、诉算校址参观、旅游与两所高校“学霸”交流、还培聆听教授讲座为名的 “清北有道研学营” ,看似“高大上”,但300多个孩子参与下来 ,家长却发现,曾经承诺“全程陪伴”的清华 、北大学生只出现了一天 ,之后就变成了导游 、教官接管,“参观清华北大校园”成了参观清华艺术博物馆,剩下时间安排的是景点参观和教官培训。

家长王女士:“第一天确实是有和学霸交流 ,清北的同学确实也准备了很多内容 ,但是第二天 、第三天的白天就收不到孩子信息了,因为他们把通讯设备全没收了。后来才知道清北的学生只是在里边任教一天 。”

孩子  :“只去了清华艺术博物馆 ,坐车的时候经过清华、北大,就看了一眼。”

家长王女士 :“你感觉学到什么了吗 ?你觉得这次研学怎么样  ?”

孩子 :“不怎么样 ,很失望 ,感觉啥也没干 。”

李先生的孩子今年10岁,报名“清北有道研学营” ,本来是为了能让孩子去清华、北大校园里走一走  ,和两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交流 ,激励他好好学习,没想到5天的行程里只有1天见到了清北学生 ,剩下的时间在站军姿、逛景点,住宿条件也不理想 。

“当时他介绍说有清华、北大的学生给孩子讲一讲课,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东西 ,然后去北大、清华校园看一看,让孩子以后更努力一些。(其实是)在他所谓的培训校区里待着 ,站军姿,而且住宿条件也不好,基本上就是吃泡面  。故宫也没有去,长城去了半小时,就到那打个卡 ,就算去过了。回来之后,我们才发现这家公司没有任何资质 ,也不是个旅行社,是个培训机构。”李先生说 。

展开全文

如此“货不对板”,很多家长其实并没有从年幼的孩子那里了解到这次研学的实际内容,而是几位参与研学辅导的学生主动披露的。张同学是清华大学的在校生,她在校园论坛看到有人招募学生讲授学习经验,到达现场才发现孩子们的居住条件不佳 、组织混乱,自己也没机会和孩子们深入交流  。

张同学告诉记者 :“第一天住的地方像一个临时搭建的毛坯房 ,后来几天给孩子住的是类似大厅一样的地方,前一天我们看到那还在施工 ,后一天孩子们就住进去了。他的安排完全是混乱的状态 ,比如他让我跟同学们聊天 ,因为他组织不当,可能时长也就5分钟 ,就要求孩子去睡觉了。”

张同学与几位同行的学生到现场得知,这一研学团还号称要带孩子们进入清华、北大校园参观 ,但这个300多人的研学团没有任何团体预约渠道,根本不可能进入校园 ,于是他们决定退出活动 ,并将实际情况以公开信的方式发给了家长。

“这些不负责任的研学团的负责人 ,他们就是在打一个信息差 ,弄了一个‘壳子’,带小孩转悠了一圈,大部分家长不是特别了解学校的政策。”张同学说。

家长们在孩子回来后,决定去投诉这一研学团的主办机构——山东赋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诉时却遇到了难题,这家企业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并没有旅游业相关资质,到底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

市场监管部门认为:“谁发的这个许可 ,谁负责监管  。不是市场监管部门。”

文化和旅游局认为 :“这家企业肯定不是旅行社  ,如果不是旅行社我们就没有监管权限 ,我们怎么受理呢?”

在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后  ,目前事件正在由企业所在的济南市历下区市场监管局与文化和旅游局调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这家公司的这次事件,近期以“清华北大游学”为主的研学团 ,基本都无法进入校园,投诉频繁 。这也给监管机构出了个难题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调查“虚假宣传”的部分,文旅部门可以对违规旅游产品进行处罚 ,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培训机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到底怎么认定责任划分?各部门还没有统一标准,往往是投诉后退钱了事 。

记者采访中,一位监管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 :“市场监管就是查虚假宣传,立案查处就打住了 ,不好界定是研学性质,还是旅游性质,或者是夏令营性质。对这个行业领域的规范,是教育部门主管,如果这里头涉及旅游,文旅部门也得参与。需要有部门主动站出来牵头 ,这方面现在有很多‘边界’不清楚。”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李柏文教授告诉记者 ,研学这一形态 ,是从“修学旅行”演变而来 ,更多还和学分 、教育教学内容挂钩,与校园联系更为紧密 。而如今的“研学热”似乎没有明确形式,也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更多变成了“校园游”,暑期供需极度不平衡,导致矛盾频发。

李柏文说:“研学旅游可以是全年龄段的,给市场的印象不是很清晰。没有资质的机构也在做这件事 。基本上处于一种供求不平衡的状态 ,特别是在暑期 。”

李柏文建议,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针对这一新问题不仅要联合执法 ,明晰责任划分 ,还要提前在校园中普及相关知识 ,引导家长理性选择研学。

“联合执法是一种方式 。我觉得更多是要由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去普及一些相关的知识 ,提供相关的信息 ,给出恰当的建议 。对于一些机构,如果没有资质,旅游部门管不到 ,教育部门也管不到,应该是市场监管部门管 ,因为只要涉及经营肯定是跟市场监管有关。教育部门和文旅部门可以提供一些标准或手册之类的指南,给市场传达清晰的信号。”李柏文说 。

分享到: